直肠息肉形成的原因到目前尚不清楚。一般认为,与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刺激有关,如溃疡性结肠炎、痢疾和血吸虫病等感染,引起粘膜改变或炎症致使腺体阻塞、分泌不畅等逐渐产生息肉。有的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些缺陷或与遗传因素有关,出现粘膜上皮细胞的原发性增生。其他还与不洁或刺激性食物及粪便对肠腔粘膜的各种不良刺激有关.
直肠息肉常见的临床症状
1、便血:大便时粪便表面带血,色鲜红,肛门部无疼痛,或便时有粘液和血。
2、脱出:部分病人便时有物脱出肛外,常有蒂,表向呈草萄状,色鲜红。伴出血症状。便示可自行复位或手法复位c
3、排便习惯改变:包括便秘、腹泻、粘液脓血便、里急后重等.个别患者由于腹泻继发水电解质紊乱。
4、腹痛:一般小的息肉无腹痛,息肉较大时可出现腹痛,多为坠胀性隐痛.伴发肠套叠时则疼痛加剧。
5、全身症状:出血严重者可引起贫血.消瘦,心悸气短,肛门下坠.
直肠息肉——易被忽略的癌前病变
息肉,是人体组织上较多出来的肿物。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息,寄肉也。”息字有多出、盈余的意义。所以寄居在正常人体的非正常、多出的肿物就叫做息肉,如鼻息肉等。它实际上是良性肿瘤的一种。
现代医学认为息肉主要是指生长在黏膜表面的突起肿瘤,而不应把肌肉里、脂肪里的肌瘤、脂肪瘤等引起黏膜表面肿起的也叫息肉,这样容易把许多肿瘤当作息肉而混淆不清。
直肠息肉是指在大肠内侧上皮部位的不正常突起,分为赘瘤性和非赘瘤性两大类。其中尤应引起大家重视的是赘瘤性息肉,它又包括腺瘤、腺癌两种。
腺瘤的大小与发生恶变的概率呈正比关系,小于1cm的约有0.5%机会恶化,1~2cm的约有5%的机会恶化,大于2cm以上者则提高到10%以上。肠道息肉主要有:腺瘤、乳头状息肉、黑斑息肉病、儿童性息肉,增生性息肉、炎性息肉6种。其中较常见的是腺瘤,大部分生长在直肠部位。
绝大多数的大肠息肉都不会有症状,而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溃疡、出血,因此当你发现自己有血便或是排便习惯改变时,就应该提高警觉,尽快就医检查,以免造成遗憾。提醒平时有少量大便中带血的或家里有息肉家族史的朋友,以及便秘的人,应当提早去医院作肠镜检查。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下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,是确定息肉性质,决定治疗方式的重要方法。
一般来说,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,无论男女应该每年到医院肛肠科去做“粪便潜血”检查,并3~5年安排l次直肠镜检查,以便对自己的肠道健康做到心中有数。
直肠息肉的日常护理主要是在脱出后及时纳回,以防嵌顿后引起感染、坏死、出血和疼痛。不能盲目自行牵拉或由家长用手摘除,这是十分危险的,有时会引起严重的出血或感染,甚至危及生命。同时,盲目牵拉摘除也不可能把息肉取掉,以后还会有反复、或者癌变的可能,因此一定要请医生治疗。
直肠息肉的治疗比较简单,低位息肉可用线结扎后切除,高位的可用电灼、冷冻或手术切除。
本文章链接地址:
http://wck.0591zc.net/case/zcy/3204.html